xī shì níng rén
ㄒ一 ㄕˋ ㄋ一ㄥˊ ㄖㄣˊ
常用成语
息事寍人
XSNR
联合式成语
事;不能读作“sì”;宁;不能读作“nìnɡ”。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事;不能写作“是”。
成语意思
解释: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语法:
息事宁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闻一多《四杰》)
英语:
make concessions to avoid trouble
俄语:
замять дело<примиренчество>
日语:
争(あらそ)いを鎮(しず)めて人々(ひとびと)を安心(あんしん)させる
其他:
<法>réconcillier les deux parties en conflit
近义词:
反义词:
- 1、平日待人处事,最抱著息事宁人的态度,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 2、我们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不去争执,而是付钱了事。
- 3、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解决冲突。
- 4、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认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 5、老先生以忍让为本,凡事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 6、息事宁人的做法,有时只会助长邪恶,于事反无补益。
字义分解
- 拼音xī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息
- 五笔THNU
- 五行金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事
- 五笔GKVH
- 五行金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 拼音níng,nìng
- 注音ㄋㄧㄥˊ,ㄋㄧㄥˋ,ㄓㄨˋ
- 笔划5
- 繁体寧
- 五笔PSJ
níng
1.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2.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3.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4.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5.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nìng1.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2.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4. 姓。
与息事宁人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