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rì zhī cháng
一 ㄖˋ ㄓ ㄔㄤˊ
生僻成语
一日之長
YRZC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语法:
一日之长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示例: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白莽作〈孩儿塔序〉》)
- 1、我们不太熟悉,只有一日之长。
- 2、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
- 3、两年后,升为了报仇再次踏足阎家,誓助兄弟东阳坐上宋族当家之位,与恃势凌人的当家焦玉争一日之长短。
- 4、哪怕成为了世俗世界中的武师,但是在修真门派中,仍然弱小得可怜,是他人砧板上的鱼肉,自然不敢跟陈二争一日之长短。
- 5、切忌与人争一日之长短,要保持谦卑。
- 6、文将军有心一战亦无不可,但万万记住莫要逞强,如今我们手握数千精骑,何必非要与那些汉军争一日之长短呢?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rì
- 注音ㄖˋ
- 笔划4
- 繁体日
- 五笔JJJJ
- 五行火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一日之长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