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qǐng zì lái
ㄅㄨˋ ㄑ一ㄥˇ ㄗˋ ㄌㄞˊ
常用成语
不請自來
BQZL
紧缩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语法:
不请自来作谓语、定语;用于往来等。
示例: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1983年的冬天,一个大清早儿,戴浩突然不请自来。”
英语:
self-invited
近义词:
- 1、那李翠凤听说李世民出城后带兵来攻打城堡,不请自来,急忙跑到了打麦场上。
- 2、面前的墙壁层层叠叠,似乎有无数的门户洞开在不请自来的二人面前,但是每一户似乎都吞食着周围的光亮。
- 3、春节期间人们纵情欢娱、饮食无度,一些节日病不请自来。
- 4、人生不必彩排,日子同样精彩。心情就要畅快,呐喊着将郁闷遣排;人生行乐,该吃吃,该喝喝,多么洒脱豪迈;短信不请自来,元旦将近,你定要快乐开怀!
- 5、在接受了别人的处后,人们很轻易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即便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处,一旦被接受,也会制造出一种负债感。
- 6、贵族商贾不请自来,徐家陈家素家都是一旁祝贺之声,有道是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qǐng
- 注音ㄑㄧㄥˇ
- 笔划10
- 繁体請
- 五笔YGEG
- 五行金
(1)(动)请求:~教|~假。
(2)(动)邀请;聘请:~客|~医生。
(3)(副)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坐|~准时出席。
(4)(动)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
- 拼音zì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自
- 五笔THD
- 五行火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 拼音lái
- 注音ㄌㄞˊ
- 笔划7
- 繁体來
- 五笔GOI
- 五行火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
与不请自来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