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zì yù
ㄨㄣˊ ㄗˋ ㄩˋ
常用成语
文字獄
WZY
偏正式成语
近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出处:
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语法:
文字狱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社会。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
英语:
literary inquisition
俄语:
необоснованное преследование интеллигентов за и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 1、由于盛行"文字狱",清时的文人只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针砭时弊。
- 2、清代的文字狱对所谓犯上作乱的知识分子灭门灭族,覆巢无完卵,惨无人道!
- 3、在大兴"文字狱"的封建时代,有识之士也只钳口结舌,不置一词。
- 4、对此,刘金星却给予反驳,称脂砚斋让曹公“被逝世”,是“文字狱”逼出来的隐身法。
- 5、雍正三年二月,以羹尧《贺疏》中将“朝乾夕惕”写为“夕惕朝乾”,而兴文字狱,命罢其将军,尽削其官职。
- 6、那也不可能,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古代文字狱还是愈演愈烈,宋代不可能出现诋毁本朝权臣的小说啊。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zì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字
- 五笔PBF
- 五行金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与文字狱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