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
zhì guó ān bāng
ㄓˋ ㄍㄨㄛˊ ㄢ ㄅㄤ
一般成语
治國安邦
ZGAB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语法:
治国安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日语:
国を治めてやすらかにする
近义词:
- 1、岳飞经文纬武,是一位治国安邦之才。
- 2、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 3、太祖领导才能卓越,但治国安邦却满腹狐疑,建国之初杀了不少功臣名将,闹的京师是人心惶惶,其中就有一通晓经学的国子监名叫叶伯巨。
- 4、此人乃我大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现居骁骑校尉之职,姓曹名操,字孟德。
- 5、由此足以证实,早在远古时期,计量就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措施。
- 6、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字义分解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治
- 五笔ICKG
- 五行水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國
- 五笔LGYI
- 五行木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ān
- 注音ㄢ
- 笔划6
- 繁体安
- 五笔PVF
- 五行土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与治国安邦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