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仁行违
sè rén xíng wéi
ㄙㄜˋ ㄖㄣˊ ㄒ一ㄥˊ ㄨㄟˊ
生僻成语
色仁行違
SRXW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语法:
色仁行违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唐·白居易《有木诗》序:“见色仁行违,先德后贼,如王莽辈者。”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色
- 五笔QCB
- 五行金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4
- 繁体仁
- 五笔WFG
- 五行金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 姓。
与色仁行违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