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道兼行
  • 【拼音】:  

    bèi dào jiān xíng

  • 【注音】:  

    ㄅㄟˋ ㄉㄠˋ ㄐ一ㄢ ㄒ一ㄥ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BDJX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

  • 出处:

    《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 语法:

    倍道兼行作谓语;指加速行进。

  • 示例:

    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晋书·景帝纪》

  • 英语:

    cover two days journey in one day

  • 近义词:

    倍道兼进

    • 1、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我军倍道兼行,一夜之间就挺进了一百多里,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
    • 2、不顾整顿人马,倍道兼行的来到了洛阳,试图把在长安失去的,从洛阳城中找补回来。
    • 3、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 4、十二月,尔朱兆以轻兵倍道兼行,从河桥西涉渡河。
    • 5、根据史料,司马懿乃倍道兼行,八日而兵至城下,而孟达在信中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
    • 6、为了争取时间,他带领村干部采取了倍道兼行的作,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 ()

    字义分解

    • 拼音bèi
    • 注音ㄅㄟ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UKG
    • 五行

    (1)(量)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二的五~是十。

    (2)(副)加倍:事半功~|勇气~增。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 拼音jiān
    • 注音ㄐㄧ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VOU
    • 五行

    (1)(形)两倍的:~程|~旬(二十天)。

    (2)(动)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信则暗。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