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shì bù shuō
ㄔㄥˊ ㄕˋ ㄅㄨˋ ㄕㄨㄛ
生僻成语
成事不説
CSBS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
《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语法:
成事不说作谓语;指旧事不要重谈。
示例: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英语:
A thing once done should not be talked about.
- 1、成事不说,既往不咎,你自为之吧。
- 2、老师表示,如果杨敏改正了错误,就对她的过失成事不说。
- 3、我们应成事不说,给他一个机会。
- 4、对于知错能改的学生,校方本著成事不说的精神,不再给予处分。
- 5、成事不说,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
- 6、董事会已公开宣布成事不说,大家可以放心回去,清理一切账目,找出疏漏之处,以免再犯。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6
- 繁体成
- 五笔DNNT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事
- 五笔GKVH
- 五行金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成事不说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