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济水
  • 【拼音】:  

    yǐ shuǐ jǐ shuǐ

  • 【注音】:  

    一ˇ ㄕㄨㄟˇ ㄐ一ˇ ㄕㄨㄟ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以水濟水

  • 【简拼】:  

    YSJS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 语法:

    以水济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 1、若厨师只懂得“以水济水”,这样的汤谁愿意喝?
    • 2、”“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
    • 3、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4、同则相反,“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 5、君臣之间,也应仿效这种关系,而不能一味不负责任地赞同君王,“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shuǐ
    • 注音ㄕㄨㄟ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IIII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 拼音jì,jǐ
    • 注音ㄐㄧˋ,ㄐㄧ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YJH
    • 五行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