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 zhī yú zhòng
ㄍㄨㄥ ㄓ ㄩˊ ㄓㄨㄥˋ
常用成语
公之于衆
GZYZ
偏正式成语
近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语法:
公之于众作谓语;用于事情等。
示例:
孙犁《谈通俗文学》:“从不法商店拉出那些录音录像,公之于众,然后才相信确有精神污染。”
英语:
give publicity to something
俄语:
широкó оповещáть общéственность
近义词:
- 1、谁如果说:“我是最美丽的人。”那么他丑已公之于众。
- 2、村里的帐务应每月公之于众。
- 3、虽然剩下的骰子游戏玩法并未公之于众,二十一点和轮盘赌游戏就足够让人过瘾了。
- 4、为什么会有冤大头送上门挨宰?因为这些商家都没有公之于众的诚信记录。
- 5、没有人想自我剖白,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众。
- 6、已公之于众的五中全会公报就新的五年计划提出了指导性方针。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公
- 五笔WCU
- 五行木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笔划3
- 繁体于
- 五笔GFK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与公之于众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