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zhī gāo gé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常用成语
束之高閣
SZGG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束之高阁和“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不理睬”的意思;但束之高阁多指闲置不用或不管;语义范围大;“置之不理”只偏重于“不理睬”;语义范围小。
成语意思
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语法:
束之高阁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英语:
lay aside and neglect
俄语:
держáть под спудом
日语:
棚(たな)あげする,棚あげにする
其他:
<德>etwas zu den Akten legen<法>laisser dormir dans les cartons
近义词:
反义词:
- 1、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也是没有用的。
- 2、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常被束之高阁。
- 3、这本书他看不懂,随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 4、再的理论,如束之高阁,不运用于实践,也是没有用处的。
- 5、一个早已"束之高阁"的计划不日将付诸实施。
- 6、希望这一次他们不会把我的计划束之高阁。
字义分解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束
- 五笔GKII
- 五行金
(1)(动)捆缚;系(jì)
(2)(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鲜花。
(3)(名)聚集成一长条的东西:电子~。
(4)(动)控制;约束:拘~|~手~脚。
(5)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gāo
- 注音ㄍㄠ
- 笔划10
- 繁体高
- 五笔YMKF
- 五行木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与束之高阁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