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 【注音】:  

    ㄍㄤ ㄅ一ˋ ㄗˋ ㄩㄥ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剛愎自用

  • 【简拼】:  

    GBZY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愎;不能读作“fù”。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刚愎自用和“我行我素”;都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意思。但刚愎自用含贬义;偏重在“顽固任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偏重在“照平常的一套去做。”

  • 成语意思

  • 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 语法:

    刚愎自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 示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 英语:

    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 俄语:

    самодурство

  • 日语:

    強情でてんで人の意見(いけん)を聞かない

  • 其他:

    <德>eigensinnig und herrisch<法>n'en faire qu'à sa tête

  • 近义词:

    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深闭固拒师心自用

  •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博采众议博采众长

    • 1、他一生谨慎,说话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也都是字斟句酌;为人处事从不刚愎自用,更不会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 2、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 3、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
    • 4、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败。
    • 5、谚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
    • 6、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字义分解

    • 拼音gāng
    • 注音ㄍ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QJH
    • 五行

    (1)(形)硬;坚强(跟‘柔’相对):~强|~直|他的性情太~。

    (2)(形)(Gānɡ)姓。

    (3)(副)恰好:不大不小;~合适。

    (4)(副)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能看出前面同志的背包。

    (5)(副)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从省里回来。|那时弟弟~学会走路。

    (6)(副)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TJT
    • 五行

    (形)乖戾;执拗。

    • 拼音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HD
    • 五行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 拼音yòng
    • 注音ㄩㄥ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ETNH
    • 五行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