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 【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MHEG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冠;不能读作“ɡuān”。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沐猴而冠与“衣冠禽兽”有别:沐猴而冠可形容坏人;也可形容好人;“衣冠禽兽”只能形容坏人。

  • 成语意思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语法:

    沐猴而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 英语:

    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 近义词:

    衣冠禽兽

    • 1、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 2、自从他上任后,他身边那些小人不也一个个沐猴而冠,成了单位主管了吗?
    • 3、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 4、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 5、想参加舞会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皱巴巴的西装后“英俊”得惨不忍睹。
    • 6、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后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SY
    • 五行

    (1)(动)洗头发:栉风~雨。

    (2)(Mù)姓。

    (3)(名)沐河;发源于山东省;流入江苏省。

    • 拼音hóu
    • 注音ㄏㄡ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TWD
    • 五行

    (1)(名)(~儿)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像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通称猴子。

    (2)(形)〈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啊!

    (3)(动)〈方〉像猴似的蹲着:他~在台阶上嗑瓜子儿。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FQF

    guā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guàn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