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不分
  • 【拼音】:  

    jīng wèi bù fēn

  • 【注音】:  

    ㄐ一ㄥ ㄨㄟˋ ㄅㄨˋ ㄈㄣ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涇渭不分

  • 【简拼】:  

    JWBF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正音】:  

    泾;不能读作“qīnɡ”或“jìnɡ”。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渭;不能写作“谓”。

  • 成语意思

  • 解释:

    泾:渭水的支流;水清。渭:渭河;源出甘肃;流至陕西潼关入黄河;水浊。泾水渭水哪个清哪个浊都分不清。喻指是非、善恶、分辨不清。

  • 出处:

    唐 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熏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

  • 语法:

    泾渭不分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好坏、是非不分。

  • 示例: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渭不分,无法相提并论。

  • 英语: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 近义词:

    目迷五色是非不分牝牡骊黄黑白不分皂白不分一丘之貉

  • 反义词:

    是非分明泾渭分明判若鸿沟

    • 1、对半枫荷这一罕见稀奇的树种,人们发挥了极为丰富的想像,有人说它是孪生兄弟树,有人说它是恩爱“夫妻树”,也有人贬损它是泾渭不分的“和事老树”。
    • 2、其实,皇上也泾渭不分,没有真正地发现和认清自己是个经天纬地之才。
    • 3、皂白不分的近义词有是非不分、黑白不分、泾渭不分
    • 4、倘若让这种泾渭不分、是非不明的颠倒现象普遍化、正常化,那谁还愿意挺身而出、大胆举报呢?谁还愿意洁身自、廉洁奉公呢?谁还怕举报呢?
    • 5、吴英案的审理和判决引发争议,直接指向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泾渭不分明的现实问题。
    • 6、看王马对决,犹如雾里看花,泾渭不分明。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CAG
    • 五行

    (1)(名)泾河;发源于甘肃;流入陕西。

    (2)(名)泾县;在安徽。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LEG
    • 五行

    (名)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fēn,fèn
    • 注音ㄈㄣ,ㄈㄣ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VB
    • 五行

    fēn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fèn

    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3. 料想:“自分已死久矣”。

    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