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
  • 【拼音】:  

    xiāo yīn tú kǒu

  • 【注音】:  

    ㄒ一ㄠ 一ㄣ ㄎㄨㄥ ㄎㄡˇ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嘵音瘏口

  • 【简拼】:  

    XYKK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哓”念xiāo;“瘏”念tú。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出处: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 语法:

    哓音瘏口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 字义分解

    • 拼音xiāo
    • 注音ㄒㄧㄠ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ATQ
    • 五行

    (1)(名)〈书〉形容争辩不休的声音。

    (2)(名)〈书〉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JF
    • 五行

    (1)(名)声音:~响|~乐|口~|杂~。

    (2)(名)消息:佳~|~信。

    (3)(名)指音节:单~词。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FTJ

    病。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