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匪躬
  • 【拼音】:  

    jiǎn jiǎn fěi gōng

  • 【注音】:  

    ㄐ一ㄢˇ ㄐ一ㄢˇ ㄈㄟˇ ㄍㄨㄥ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蹇蹇匪躳

  • 【简拼】:  

    JJFG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

  • 出处:

    《易 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 语法:

    蹇蹇匪躬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

  • 示例:

    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 近义词:

    蹇谔匪躬蹇之匪躬

  •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n
    • 注音ㄐㄧㄢˇ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PFJH
    • 五行

    (1)(形)跛;行走困难:足~。

    (2)(形)(形)钝;不顺利:~带。

    (3)(名)指驽马。

    (4)(名)姓。

    • 拼音fěi
    • 注音ㄈㄟ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ADJD
    • 五行

    (1)(名)强盗:~巢|~患|~军|~穴。

    (2)(副)〈书〉非。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MDX
    • 五行

    (1)(副)自身;亲自。

    (2)(动)弯下(身子):~身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