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儿鬻女
mài ér yù nǚ
ㄇㄞˋ ㄦˊ ㄩˋ ㄋㄩˇ
常用成语
賣兒鬻女
MEYN
联合式成语
鬻;不能读作“zhōu”。
近代成语
贬义成语
卖儿鬻女与“骨肉离散”有别;卖儿鬻女是说穷困到极点的情况;“骨肉离散”比喻亲属分离;不能团聚。前者适用面窄;后者适用面宽。
成语意思
- 1、在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常有卖儿鬻女的现象。
- 2、在那个年代,穷人家为了生活不得不卖儿鬻女。
- 3、旧社会卖儿鬻女的现象并不鲜见。
- 4、至康熙三年,人口数量仍很稀少,经济凋弊,尤其是宁州、安化、合水三州县,老百姓无衣无食,啼饥号寒,卖儿鬻女。
- 5、卖儿鬻女都找不着地儿卖啊!听我一个从那边跑出来的朋友说,多地方都易子相食啊!惨,惨啊。
- 6、无奈地方黄巾猖獗,青州久被其害,各地县府、粮仓早已被攻破数次,百姓流离,无法安心耕作,每年都有卖儿鬻女之事。
字义分解
- 拼音mài
- 注音ㄇㄞˋ
- 笔划8
- 繁体賣
- 五笔FNUD
- 五行水
(1)(动)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把余粮~给国家。
(2)(动)为了自己出卖祖国或亲友:~国|~国求荣。
(3)(动)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劲儿|~力气。
(4)(动)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功|~弄。
(5)(量)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炒腰花。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2
- 繁体兒
- 五笔QTN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
与卖儿鬻女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