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之冤
fù pén zhī yuān
ㄈㄨˋ ㄆㄣˊ ㄓ ㄩㄢ
生僻成语
覆盆之寃
FPZY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出处:
《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语法:
覆盆之冤作宾语;指无处申诉的冤枉。
示例:
经过法院反复调查核实,这个覆盆之冤终于得到昭雪平反了。
英语:
grievous wrong that can never be righted
近义词:
- 1、经过法院反复调查核实,这个覆盆之冤终于得到昭雪平反了。
- 2、旧社会,由于有理无钱而遭受覆盆之冤的人何止千万。
- 3、吴晗同志遭受的覆盆之冤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 4、因为赵作海的覆盆之冤引发公众持续关注,最终使赵作海成为名人。
- 5、女经理连连叫苦,那语气,仿佛受了什么覆盆之冤一般。
- 6、所以条侯也不想过于和他们闹僵,他只相信自己是冤枉的,终能洗清覆盆之冤的。
字义分解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18
- 繁体覆
- 五笔STTT
(1)(动)〈书〉盖住
(2)(动)〈书〉底朝上翻过来;歪倒:~舟|~巢无完卵|前车之~;后车之鉴。
(3)(动)同“复”。
- 拼音pén
- 注音ㄆㄣˊ
- 笔划9
- 繁体盆
- 五笔WVLF
- 五行土
(名)(~子、~儿)盛东西或洗东西用器具;口大;底小;多为圆形:~菜|~腔|~汤|~塘|~栽|~子|便~|茶~|缸~。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覆盆之冤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