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 ér bù wén
ㄊ一ㄥ ㄦˊ ㄅㄨˊ ㄨㄣˊ
常用成语
聽而不聞
TEBW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语法:
听而不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英语:
turn a deaf ear to
俄语:
слушать,но не внимáть<притво ряться глухим>
其他:
<德>so tun,als ob man nicht gehǒrt habe<法>écouter d'une oreille distraite
近义词:
反义词:
- 1、他只专心的读书,外界的事情,他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2、一个心地坦荡人人决不会对别人的意见听而不闻。
- 3、我很多年都没有骂过人了,不知道怎么骂人,你要讨厌另一个人的话,建议你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接无视。
- 4、你怎么听而不闻呢?我给你说了半天,你连一句话都不说。
- 5、对于今天这事,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6、发怒要有分寸,不要不顾一切地乱发泄,免得影响效果和分量,若让不经思考的大声斥责成为家常便饭,人们对此就会如同秋风过耳,听而不闻;发怒时不要漫无目标,对谁抱怨,就要让谁听见。
字义分解
- 拼音tīng
- 注音ㄊㄧㄥ
- 笔划7
- 繁体聽
- 五笔KRH
- 五行火
(1)(动)用耳朵接受声音
(2)(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从|~信。
(3)(名)治理;判断:~政|~讼。
(4)(动)听凭;任凭:~其自然。
(5)(名)〈方〉铁皮做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罐子:一~香烟|~装。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听而不闻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