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朱松(1380年6月26日—1407年11月19日):汉族,安徽凤阳人,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子,生母是周妃。洪武二十四年,封韩王,史称韩宪王。
家族状况
嫡一子 韩恭王朱冲火或 庶二子 襄陵王朱冲秌 庶三子 乐平王朱冲烌 庶四子 临汾王朱冲火禺
韩王世表
韩宪王 朱松 (公元1391年-公元1407年)[洪武二十四年~永乐五年] 韩恭王 朱冲火或(公元1410年-公元1440年)[永乐八年~正统五年] 韩怀王 朱范圯 (公元1442年-公元1444年)[正统七年~正统九年] 韩靖王 朱范土昂(公元1446年-公元1450年)[正统十一年~景泰元年] 韩惠王 朱征钋 (公元1451年-公元1469年)[景泰二年~成化五年] 韩悼王 朱偕氵充(公元1470年-公元1474年)[成化六年~成化十年] 韩康王 朱偕灊 (公元1476年-公元1501年)[成化十二年~弘治十四年] 韩昭王 朱旭櫏 (公元1504年-公元1534年)[弘治十七年~嘉靖十三年] 韩定王 朱融燧 (公元1536年-公元1565年)[嘉靖十五年~嘉靖四十四年] 韩安王 朱谟㙉 (追封) 韩端王 朱朗锜 (公元1569年-公元1606年)[隆庆三年~万历三十四年] 韩敬安世子 朱璟浤 (追封) 韩王 朱逵𣏌 (追封) 韩王 朱亶塉 (公元1611年-公元1643年)[万历三十九年~崇祯十六年]
生平
朱松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后为秘书省正字,再迁校书郎、著作郎,又为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郎。北宋末登进士,南宋初任尤溪县尉。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当时安海港海外交通已相当发达。元祐二年(1087),泉州派榷税吏在港口设立津卡,坐收舶税,称“石井津”。后因东西(新、旧)两市争夺舶利,相互斗杀,榷税吏无力制止,泉州当局申报朝廷,诏准在安海建立“石井镇”,并按镇的建制,由吏部派选九品迪功郎为镇监官。时值宋金对峙,秦桧在高宗赵构支持下,力主议和,向金称臣。朱松与同僚一起上章极力反对,因而触怒秦桧及高宗,自请赋闲,改主台州(今浙江临海)崇道观。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和议,贬任江西饶州知州(今江西鄱阳),未至任病逝。朱松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调石井镇时,公余常集镇中优秀士子讲习“理义之学”。镇民黄护替他在官署傍建1座“鳌头精舍”,作为他讲学的场所。朱松是在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安海因之有“闽学开宗”之誉。
古诗大全
- 小学古诗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小学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古诗十九首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写春风的古诗大全
- 写次韵的古诗大全
- 写平生的古诗大全
- 写梅花的古诗大全
- 写东风的古诗大全
- 写风雨的古诗大全
- 写西风的古诗大全
- 写江南的古诗大全
- 写秋风的古诗大全
- 写回首的古诗大全
- 写百年的古诗大全
- 写风流的古诗大全
- 写天地的古诗大全
- 写相逢的古诗大全
- 写悠悠的古诗大全
- 写可怜的古诗大全
- 写少年的古诗大全
- 写寂寞的古诗大全
- 写江湖的古诗大全
- 写流水的古诗大全
- 写功名的古诗大全
- 写清风的古诗大全
- 写夕阳的古诗大全
- 写日月的古诗大全
- 写天涯的古诗大全
- 写长安的古诗大全
- 写纷纷的古诗大全
- 写萧萧的古诗大全
- 写西湖的古诗大全
- 写乾坤的古诗大全
- 写黄金的古诗大全
- 写杨柳的古诗大全
- 写江山的古诗大全
- 写扁舟的古诗大全
- 写桃花的古诗大全
- 写岁月的古诗大全
- 写桃李的古诗大全
- 写落日的古诗大全
- 写文章的古诗大全
- 写绝句的古诗大全
- 写风月的古诗大全
- 写芙蓉的古诗大全
- 写富贵的古诗大全
- 写读书的古诗大全
- 写蓬莱的古诗大全
- 写白日的古诗大全
- 写去年的古诗大全
- 写春色的古诗大全
- 写今朝的古诗大全
- 写白头的古诗大全
- 写世间的古诗大全
- 写徘徊的古诗大全
- 写新诗的古诗大全
- 写斜阳的古诗大全
- 写神仙的古诗大全
- 写黄昏的古诗大全
- 写凄凉的古诗大全
- 写登临的古诗大全
- 写将军的古诗大全
- 写浮云的古诗大全
- 写四海的古诗大全
- 写山水的古诗大全
- 写分明的古诗大全
- 写世事的古诗大全
- 写惆怅的古诗大全
- 写太平的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