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的古诗

月色轻云里,秋声细雨边。
经旬移节候,洒暝作凉天。
鸟宿明河断,蛩吟古塞连。
予心耽寂寞,耿耿不成眠。
谢公墩上日闲行,四野霜天一倍明。
亭馆已空云物丽,寺门相近夕钟清。
寒山又傍斜阳路,江水终销十月声。
载妓如花不同赏,风流应感古今情。
江东列郡领丹阳,鼎足三分此一方。
总为石头成虎踞,不知巫峡下龙骧。
云生寝庙千秋綍,月照篱门几夜长。
年少风流能顾曲,行人犹自说孙郎。
一从荆棘叹铜驼,五马为龙世所歌。
晋室山河遗略尽,雒中人物过江多。
杨花寂寂新宫出,燕子依依旧宅过。
欲向登临感陈迹,至今天阙尚嵯峨。
钟阜霜飚馆已倾,至今哀壑起秋声。
针楼银汉含情语,画屟金莲逐步生。
日落卢龙迷古戍,天寒白马走空城。
不堪重理玄晖咏,极目澄江似练平。
齐云宫观景阳楼,尽入隋家作蒋州。
下若溪寒明月夜,后庭花落隔江秋。
疏钟梦断犹疑响,红泪看余独不流。
何事高情江仆射,摄山泉石恣淹留。
西风萧瑟动离颜,一树衰杨不剩攀。
秋老几人犹白社,月明无主是青山。
征途南北高楼外,客泪纵横杯酒间。
此别纷纷难聚首,天涯那许梦魂闲。
执手依然在路歧,劝余行役不须悲。
况当白下闲官日,尽是清尊对客时。
回首故山俱惜别,出门新月便相思。
片鸿不断能来往,还为题书寄所知。
锦城平日暖,旅泊始知寒。
犍蜀中分地,岷峨相向看。
冈连三女冢,水疾二郎滩。
芦苇风吹急,萧萧汉将坛。
君居北井妾南沱,对面相看隔路多。
须趁渔舟过急峡,还随乌翼上斜波。
客邸当良夜,观空在一庭。
月为片水白,云作断涯青。
砌合丛边露,墙过竹里萤。
北窗时偃卧,风起自泠泠。
园日涉成趣,经时胡不过。
鹤迎防践稻,鱼戏欲翻荷。
儿辈知余懒,僧寮占处多。
连宵无月色,微雨湿烟萝。
梅花落尽绛桃开,临老偏宜缓缓来。
漏泄春光无次第,不须箫鼓更相催。
雒阳齐右与襄阳,生事萧条忆远方。
三大名藩俱荡尽,有何家计论消亡。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犹自隔河津。
漫言今夜须牢守,放着年光已七旬。
今日峰高云束腰,平平一掌在明朝。
朝来出门又如是,侬是好言郎莫焦。
令节那容心赏违,天涯有客喜相依。
似因岁闰迟迟别,不道春光黯黯归。
閤下铃签稀报漏,坐中单袷屡更衣。
漫言白社凋残甚,掩掩榴花杏子肥。
度岭穿林境孰如,怀人遥望片云居。
应知寂寞禅关里,一树梅花共岁除。
新潮何日发吴航,屡听车音到画廊。
阶下瑞蓂重对叶,座间仙令有余香。
借筹无计匡时短,秉烛行游觉夜长。
湖海尚存交谊在,嘤鸣端不负春阳。
微月斜阳影已低,霜风四起夕凄凄。
乌生两翼不飞去,只在白门城上啼。
问君此去欲何之,江北江南各一涯。
南北即从今日别,销魂不在渡江时。
豫章诸郡彻胡笳,闽海犹然天一涯。
三月风光临上巳,两京消息隔中华。
登城预想鱼丽阵,入幕谁为燕子家。
世味不知如此恶,且将清况试新茶。
长亭山势倚岧峣,半壁斜阳散采樵。
野烧轻阴遥度水,海门喧市乍归潮。
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
回首不堪仙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
江北山东已战场,江南忧旱复忧蝗。
若归家里无多事,漫说闽中只小康。
别后山川俱寂寞,眼前朋旧半销亡。
相看惟有西峰叟,冻手抄书日数行。
今年顿丰熟,古迹恣搜寻。
玄室有寄字,琴台无俗音。
读书知夜静,采菊见秋深。
粉署多清暇,应知同此心。
苔深知石古,竹长见墙低。
积翠沈波底,斜阳到岸西。
搜花成小泛,摘叶任分题。
何日渔樵老,能容此地栖。
坐看诸客去,始信一官非。
道固忧将丧,时犹不任讥。
瘴烟歌站站,雨雪叹霏霏。
那得从商绮,西山赋采薇。
为客无停况,朝昏惜解携。
山容看两郡,水色别三溪。
远雁冲云外,残蝉泣雨西。
征途犹未半,归信岂堪题。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