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译文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旱云形象千姿百态竞返长空,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雨,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旱云形象千姿百态竞返长空,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雨,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云注解

1
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
2
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竟,终于。还,返回。
3
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重,云朵重叠。
4
无限:无数。
5
旱苗:遭旱的禾苗。
6
尽:死尽。
7
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8
奇峰:远处旱云耸立如同奇异的山峰。

云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时至今日,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依然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作者简介

来鹄
来鹄 唐代诗人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也无棱郭也无神,露洗还同铸出新。
青帝若教花里用,牡丹应是得钱人。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生来死止。
无典无法,顽肩奡比。
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
言得非排,文得圣齿。
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
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
君诰臣箴,觚编毫络。
前书后经,规善鉴恶。
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呜呼!贞观多吁,永徽多俞。
廷日发论,殿日发谟。
牙孽不作,鸟鼠不除。
论出不盖,谟行不纡。
楹然史臣,蛇然史裾。
瞠瞠而视,逶逶而窭。
翘笔当面,决防纳污。
不梏尔智,不息我愚。
执言直注,史文直敷。
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
圣牍既多,尧风不浅。
颂编坦轴,君出臣显。
若俨见旒,若俯见冕。
无闲殿旷廷,无尸安素宴。
三皇不亡,五帝不翦。
太宗得之,史焉斯展。
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
我独以言,史不得近。
丘明见嫌,倚相在摈。
秉笔如今,随班不进。
班退史归,惘然畴依。
奏问莫睹,嘉谟固稀。
取彼诰命,禄为国肥。
炯哉时皇,言必成章。
德宣五帝,道奥三皇。
觜距磨抉,楅衡拘长。
控截僚位,占护阳光。
垣私藩已,远史廋唐。
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
咽典噤法,盖圣笼昌。
曷以致此,史文不张。
后必非笑,将来否臧。
谓乎殿空扆逸,朝懵廷荒。
不知奸蔽,文失汪洋。
有贞观业,有永徽纲。
亦匿匪见,亦寝匪彰。
赖有后臣,斯言不佞。
伊尹真心,太甲须圣。
事既可书,史何不命。
乃具前欺,大陈不敬。
曰逐史之喻,请以物并。
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
栽既未牢,摒岂能盛!帝业似栽,逐史似摒。
昔何臣斯,隐我祖正。
不传亲问,不写密诤。
孰示来朝,以光神政。
由是天呼震吸,征奔召急。
史题笔来,叱廷而入。
端耳抗目,不撝不挹。
獬豸侧头,螭虬摆湿。
握管绝怡,当殿而立。
君也尽问,臣也倒诚。
磊磊其事,镗镗其声。
大何不显,细何不明。
语未绝绪,史已录成。
谓之何书,以政纪名。
伊纪清芳,可昭典坟。
古师官鸟,昔圣官云。
方之我后,录里书分。
录有君法,书有君文。
君法君文,在圣政纪云。
殿无闲时,廷无旷日。
云诹波访,倦编刓笔。
君劬臣劳,上讨下述。
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
至德何比,至教焉如?
孰窥孰测,外夷内储。
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
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
一体列秩,同力翼戴。
祈福去邪,绝防无碍。
国章可披,唐文可爱。
善咨不偷,嘉论不盖。
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
谅夫!总斯不朽,可悬魏阙。
愚得是言,非讪非伐。
实谓医臣浑沌,开君日月。
妖物雰死,天文光发。
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
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