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真歇禅师
送真歇禅师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竟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抽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
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作者简介

林季仲
林季仲 宋代诗人

林季仲[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喜为诗,语佳而意新。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郎。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句践事争之,大忤桧,辽罢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阁奉嗣。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林季仲[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喜为诗,语佳而意新。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郎。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句践事争之,大忤桧,辽罢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阁奉嗣。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困倚春风半醉醒,小桥流水欲相平。
晚蹊窈窕行桃李,野老逢迎略姓名。
浦溆远兼红色暝,凫鸥迥立夕阳明。
田家作苦吾何恨,无补公家合退耕。
才擅金枝秀,名标桂籍先。
有如此公子,不负我同年。
风落松间雪,沙明竹外船。
天涯人老矣,尊酒忆凄然。
榛莽荒秋雨,郊坰接暮阴。
挟明如自喜,穿隙互相寻。
昼伏终羞日,宵征欲乱参。
林惊光不定,叶脱势俱沈。
代烛时临卷,随风屡拂琴。
青荧行爝火,的皪漾沙金。
巧自缘帘幙,翻令念藁砧。
徘徊怜扇影,婉娈傍衣衿。
窗曙星河落,江寒霜露深。
危踪怅何往,腐质谅难任。
堂堂体貌照簪缨,天与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萧相国,举杯且属谢宣城。
花间未听歌声彻,笛里先催别恨生。
说与邦人休卧辙,过家闻欲趁清明。
落花迷晓径,零露点秋畦。
节物惊衰鬓,登临忆故栖。
苍苔痕过履,修竹湿新题。
昨夜寒窗梦,相随叠嶂西。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