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我不异人
人我·我不异人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
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
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
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作者简介

张伯端
张伯端 宋代诗人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夸籛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
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
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
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水逝。
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身在世,也有方,祗为时人没度量。
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
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
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身起。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閒人得知。
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
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待临渊空叹羡。
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
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
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无言如害哑。
却去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
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
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
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
修丹火候未曾闻。
早便称呼居隐。
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
误他永劫在迷津。
似恁欺心安忍。
真铁牛儿,形容丑恶,性刚偏好争驰。
人人皆有,那角解牵骑。
种就黄芽满院,更须用、神水浇之。
宫里,若无此兽,安得似婴儿。
乾坤真动静,生成家活,总赖於伊。
饥餐虎髓,渴饮水银池。
夜半牵车进火,霞光迸、海底腾辉。
牧童笑,华池宴罢,乘个月明归。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
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
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
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
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何忧何喜。
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
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刀,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
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
午时姤象一阴朝。
炼药须知昏晓。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