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译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注解

1
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
2
浅草:短草。
3
茫茫:遥远貌。
4
几:几度。
5
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6
底事:何事。
7
谩:徒然。
8
伏:制服。
9
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指金兵的统帅。战场。
10
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11
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12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13
维扬:即扬州。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赏析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姜白石的《扬州慢》,其中有“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的句子,但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作者简介

李好古
李好古 宋代诗人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人物风流远。
忆当年、江东跌宕,知音南阮。
惯倚胡床闲寄傲,妥腹难凭琴桉。
妙制拥、银蟾光满。
千古不传谁好事,忽茂陵、金碗人间见。
轻擘动,思无限。
长安钗鬓春横乱。
仿规模、红绦带拨,媚深情浅。
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
使得似、支郎萧散。
听到三闾沈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
不肠断,也肠断。
清淮北去。
千里扬州路。
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
柁楼才转前湾。
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西风横荡,渐霜馀黄落,空山乔木。
照水依然冰雪在,耿耿梅花幽独。
抖擞征尘,扶携短策,步绕沧浪曲。
怅然心事,浮生翻覆陵谷。
试向商乐亭前,冷风台上,把酒招黄鹄。
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
百亩春耕,三间云卧,此计何时卜。
功名休问,卖书归买黄犊。
东园映叶梅如豆。
西园扑地花铺绣。
春水晓来深。
日华娇漾金。
带烟穿径竹。
步入飞虹曲。
何处早莺啼。
曲桥西复西。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