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为君既不易
怨歌行·为君既不易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为君既不易译文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怨歌行·为君既不易注解

1
良:实在。“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2
显:明白,懂得。
3
见:被。
4
疑患:猜忌。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5
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
6
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7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
8
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9
待罪:等待惩罚。
10
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
11
泣涕:流泪。
12
流连:接连不断。
13
皇灵:上天之灵。
14
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
15
震:打不。
16
偃:倒下。
17
秋稼:禾。
18
干:触犯,抗拒。
19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20
端:原由,原委。
21
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22
乃:于是。
23
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终。

怨歌行·为君既不易赏析

赏析: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魏晋诗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
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明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