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少室雪晴送王宁译文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 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 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 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 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少室雪晴送王宁注解

1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生卒事迹不详。
2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
3
别:格外不同。同“现”。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有城郭阻隔。盛多貌。落日余辉。妙不可言。难以形容其状。指王宁。清幽的胜境。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少室雪晴送王宁赏析

  这是一首写惜别的诗。由于诗人不愿和友人离别,所以送友人上路时,心中充满了离愁,失去了欣赏自然美景的兴趣,眼中的景物都不那么优美了:山峰没什么奇异的,峰上时而晴,时而下雪;城郭遮住了半山,所能看到的是满山青松,白雪掩盖了层层的高山,夕阳斜照也没什么可形容的,白云消散成碎片,失去了美好的面容;往日赏玩的胜景显得孤清,北风又急促吹来,令人感到凄冷。诗人眼中之景,实为心中之景,惜别之景。这一系列的写景积蓄了足够的情势后,诗人在结联才言明“惜别”,画龙点睛,升华感情。结句“举头试望”表现了留恋之情,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李颀
李颀 唐代诗人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
散诞由来自不羁,低头授职尔何为。
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z5。
寄书寂寂於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藜羹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贻故人耻。
秋砧响落木,共坐茅君家。
惟见两童子,林君汲井华。
空坛静白日,神鼎飞丹砂。
麈尾拂霜草,金铃摇霁霞。
上章人世隔,看弈桐阴斜。
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僧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僧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不复有家室,悠悠人世中。
子孙皆老死,相识悲转蓬。
发白还更黑,身轻行若风。
泛然无所系,心与孤云同。
出入虽一杖,安然知始终。
愿闻素女事,去采山花丛。
诱我为弟子,逍遥寻葛洪。
小山破体闲支策,落日梨花照空壁。
诗堪记室妒风流,画与将军作勍敌。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