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女
华山女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輧。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华山女译文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又撞钟、又吹螺,使宫廷也为之轰动

广张罪福资诱胁, 听众狎恰排浮萍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听众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但听众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洗妆拭面著冠帔, 白咽红颊长眉青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颈、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

扫除众寺人迹绝, 骅骝塞路连辎輧佛寺的听众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观中坐满了人之后,只好坐在观外,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也就无缘聆听

天门贵人传诏召, 六宫愿识师颜形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那至高无上的玉皇,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

云窗雾阁事恍惚, 重重翠幕深金屏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

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又撞钟、又吹螺,使宫廷也为之轰动。
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听众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
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但听众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华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她想要驱除佛教等异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灵的道教。
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颈、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
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
不知是谁暗中传递了她传道的消息,一下子如雷霆震动般传了开来。
佛寺的听众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
观中坐满了人之后,只好坐在观外,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也就无缘聆听。
入迷的听众解下钗钏与环珮纷纷布施,堆起在观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
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
那至高无上的玉皇,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
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道的真谛,却也纷纷马不停蹄来到她的居处徘徊。
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
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













华山女注解

1
撞钟吹螺:钟、螺皆乐器,呜呜咚咚地奏响,以号召群众。
2
排浮萍:如浮萍般挤在一起。
3
观门:道观之门。
4
然:大声貌。
5
骅骝:相传为周穆王乘坐的八骏之一,后泛指良马。
6
天门贵人:即宫中贵人,宦官。
7
六宫:指后妃们。
8
玉皇:玉皇大帝,道教的天帝。
9
颔首:点头,同意。
10
青冥:青天。
11
云窗雾阁:指华山女的居处。
12
金屏:形容华山女居处的富丽隐秘。
13
俗缘:尘世因缘。
14
浪凭:漫凭,随意凭借。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诗人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
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
亹亹新叶大,珑珑晚花乾。
落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
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
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
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
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
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梁维西南屏,山厉水刻屈。
禀生肖剿刚,难谐在民物。
荥公鼎轴老,享斡力健倔。
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
茫漫华黑间,指画变恍欻.诚既富而美,章汇霍炳蔚。
日延讲大训,龟判错衮黻。
樊子坐宾署,演孔刮老佛。
金舂撼玉应,厥臭剧蕙郁。
遗我一言重,跽受惕斋栗。
辞悭义卓阔,呀豁疚掊掘。
如新去耵聍,雷霆逼飓f2.缀此岂为训,俚言绍庄屈。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
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
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
越商胡贾脱身罪,珪璧满船宁计资。
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
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
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
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
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
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
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
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间。
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殿前群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
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归来殒涕掩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
诗翁憔悴劚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
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顽。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