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译文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注解

1
偿冤:报仇。
2
寸诚:寸心,决心。
3
心望:希望。
4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5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
6
见:看见。
7
区区:小小的。
8
命已轻:性命轻微。
9
造次:荒唐可笑。
10
专精:精诚专一。
11
计:考虑。
12
刺客传: 司马迁 《 史记 》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13
不著:没有记载。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诗人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
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
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
路穷台殿辟,佛事焕且俨。
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
是时秋之残,暑气尚未敛。
群行忘后先,朋息弃拘检。
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簟。
涧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
伊余夙所慕,陪赏亦云忝。
幸逢车马归,独宿门不掩。
山楼黑无月,渔火灿星点。
夜风一何喧,杉桧屡磨飐。
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
静思屈原沈,远忆贾谊贬。
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谁令悲生肠,坐使泪盈脸。
翻飞乏羽翼,指摘困瑕玷。
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
大厦栋方隆,巨川楫行剡。
经营诚少暇,游宴固已歉。
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
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频染。
展转岭猿鸣,曙灯青睒睒。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
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
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
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
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
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
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
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
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
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
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
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
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
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
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昔在四门馆,晨有僧来谒。
自言本吴人,少小学城阙。
已穷佛根源,粗识事輗軏。
挛拘屈吾真,戒辖思远发。
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从求送行诗,屡造忍颠蹶。
今成十馀卷,浩汗罗斧钺。
先生閟穷巷,未得窥剞劂。
又闻识大道,何路补黥刖。
出其囊中文,满听实清越。
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讦。
上论古之初,所以施赏罚。
下开迷惑胸,窙豁劚株橛。
僧时不听莹,若饮水救暍。
风尘一出门,时日多如发。
三年窜荒岭,守县坐深樾。
征租聚异物,诡制怛巾袜。
幽穷谁共语,思想甚含哕。
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
况逢旧亲识,无不比鹣蟩。
长安多门户,吊庆少休歇。
而能勤来过,重惠安可揭。
当今圣政初,恩泽完vr狘。
胡为不自暇,飘戾逐鹯鷢。
仆射领北门,威德压胡羯。
相公镇幽都,竹帛烂勋伐。
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
开张箧中宝,自可得津筏。
从兹富裘马,宁复茹藜蕨。
余期报恩后,谢病老耕垡。
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猃猲。
僧还相访来,山药煮可掘。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
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
议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
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
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
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
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
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
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
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
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
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
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
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
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
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
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
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昔我在南时,数君常在念。
摇摇不可止,讽咏日喁噞。
如以膏濯衣,每渍垢逾染。
又如心中疾,针石非所砭。
常思得游处,至死无倦厌。
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
荒花穷漫乱,幽兽工腾闪。
碍目不忍窥,忽忽坐昏垫。
逢神多所祝,岂忘灵即验。
依依梦归路,历历想行店。
今者诚自幸,所怀无一欠。
孟生去虽索,侯氏来还歉。
欹眠听新诗,屋角月艳艳。
杂作承间骋,交惊舌互bc。
缤纷指瑕疵,拒捍阻城堑。
以余经摧挫,固请发铅椠。
居然妄推让,见谓爇天焰。
比疏语徒妍,悚息不敢占。
呼奴具盘餐,饤饾鱼菜赡。
人生但如此,朱紫安足僭。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