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顺河集夜发
疏影·顺河集夜发
春星晕碧。
数漏声点点,催动行色。
剔尽灯花,扶上车帷,碾碎荒原残月。
梦痕已是无凭据,况翠被、五更寒力。
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
蓦忆添香艳刻,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
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好事天涯难觅。
祇馀马首金铃响,似亭院、惜花时节。
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

作者简介

黄燮清
黄燮清 清代诗人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移来六幅湘烟软。
悄愔愔、衬贴迥廊幽茜。
只许夕阳通,慢放他归燕。
略有微风飘飏起,误带出、晚妆花片。
人面。
尽空濛潇洒,碧云同远。
曾忆十二栏干,映高梧、垂柳波纹斜展。
细露一灯红,正夜凉初卷。
别后相思惟梦到,错认他明河清浅。
亭院。
怅月淡星疏,那回罗幔。
香添心字篆。
爱湘帘萧疏,夜窗微捲。
对影成三,正露花烟月,腻人庭院。
弟子红妆,还衬贴、纱厨罗扇。
绮福谁同,何逊风流,宋郎仙眷。
金井梧桐催晚。
听漏鼓沈沈,酒醒寒浅。
救取飞蛾,看玉钗斜拔,艳生诗卷。
赋雨吟秋,刚坠叶、疏蛩相闲。
寄语隔墙冷柝,更筹慢转。
凉云乍合。
黄昏近、秋声忽动梧叶。
晚天思迥,高楼梦破,最怜幽咽。
栏干露湿。
正罗袂寒时听得。
问谁传、销魂信到,似与诉离别。
曾记江湖夜,小倚篷窗,剪灯孤寂。
水长调远,趁渔歌、倍添凄切。
酒醒沧浪,剩离思飞来空阔。
悄无眠、隔岸细柳,弄晓月。
自罗裙饯饮,粉袖亲香,忽忽幽欢。
渐与明湖远,恨浮名误我,裘马长安。
水边那日游冶,眉样斗青山。
怕别后芳华,西风换了,不似前番。
阑珊。
画帘外,想柳影添颦,梧叶惊寒。
第六桥头路,放红船移月,谁唱弯弯。
翠楼剪烛人杳,离思问齐纨。
怅夜迥秋高,凉萤数点愁倚栏。
疏柳摇愁,夕阳催暝,可怜梦里芜城。
自琼花谢后,早粉黛飘零。
叹当日、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
问凄凉、谁吊黄昏,犹有箫声。
翠桡暂倚,玉钩斜、荒草青青。
算艳冢秋深,离宫夜老,留得残星。
不照画眉帘子,无聊处、雨灭还明。
诉兴亡遗恨,招凉人语疏灯。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