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秀歌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麦秀歌译文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哦,那个顽劣的浑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哦,那个顽劣的浑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麦秀歌注解

1
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2
渐渐:形容麦芒是形状。
3
禾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4
油油: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
5
彼:那。
6
狡童:美少年。这里是贬称,后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
7
不与我好兮:《尚书大传》作“不我好仇”。

麦秀歌赏析

《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在此之前,据传夏启曾作有《九辨》《九问》,其词早已失传,夏商之际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麦秀歌》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学,它抒发了作者对殷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心情。“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本是一番喜人的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自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故土情愫,曾引起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晋文学家向秀《思旧赋》谓:“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文学家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云:“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麦秀”、“黍离”并举,寄托深切的亡国之痛。

殷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导致殷商灭亡。箕子目睹殷商宫室化为一片废墟,悲从中来,此诗是他故国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纣王的拒谏,致使殷商亡国,这悲恸永远成为诗人心头的创伤。他悲戚、愤懑、忧虑,可谓百感交集。

此诗语言朴实生动,其艺术手法对后代诗歌具有相当的影响,比如以“兴”发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重章叠字的运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发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发政治怀抱,到战国时屈原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诗中叠字“渐渐”“油油”的运用,语气词“兮”的安置,形成一种音律美,达到声情相生的完美境地,显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末两句“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声口、措辞乃至句式都与《国风·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极其相似。可见先秦诗歌在诗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作者简介

先秦无名
先秦无名 先秦诗人

一首离别诗,最初见于《穆天子传》。《白云谣》是先秦诗人先秦无名的作品之一

一首离别诗,最初见于《穆天子传》。《白云谣》是先秦诗人先秦无名的作品之一
有龙矫矫。
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
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
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
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
皆有处所。
有龙于飞。
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
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
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
得其雨露。
一蛇羞之。
槁死于中野。
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
景公死乎不与埋。
三军之士不与谋。
师乎师乎。
何党之乎。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