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感赋
九日感赋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九日感赋译文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 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 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 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九日感赋注解

1
百结:形容疙瘩很多。郁,阴郁。
2
茱初插:刚刚插上茱萸。
3
句乍裁:刚刚锤炼好诗句。
4
元亮:晋陶渊明字元亮,常对菊饮酒。
5
登楼:登高楼赋诗。
6
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于公元177年(汉灵帝熹平6年),死于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22年),“建安七子”之一。即指如王粲一样的才能。美好时光。

九日感赋赏析

  《九日感赋》是作者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秋瑾远嫁他乡,离开了亲人,在佳节之时,心情格外地苦闷。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她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她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不开”了。诗反映了秋瑾初嫁后思乡的心情。

作者简介

秋瑾
秋瑾 近代诗人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
胸中了了旧恩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残菊由能傲霜学,休将白眼向人看。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
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