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去水绝还波,泄云无定姿。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离别生相逢,偶然岂定期。
送子清秋暮,风物长年悲。
豪俊贵勋业,邦家频出师。
相公镇梁益,军事无孑遗。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况子已高位,为郡得固辞。
难拒供给费,慎哀渔夺私。
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泛舟巨石横,登陆草露滋。
山门日易久,当念居者思。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唐代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峡人鸟兽居,其室附层颠。
下临不测江,中有万里船。
多病纷倚薄,少留改岁年。
绝域谁慰怀,开颜喜名贤。
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
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
一日两遣仆,三日一共筵。
扬论展寸心,壮笔过飞泉。
玄成美价存,子山旧业传。
不闻八尺躯,常受众目怜。
且为辛苦行,盖被生事牵。
北回白帝棹,南入黔阳天。
汧公制方隅,迥出诸侯先。
封内如太古,时危独萧然。
清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
昔在尧四岳,今之黄颍川。
于迈恨不同,所思无由宣。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客游虽云久,主要月再圆。
晨集风渚亭,醉操云峤篇。
丈夫贵知己,欢罢念归旋。
今兹商用事,馀热亦已末。
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
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
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
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暍。
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
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
欻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
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
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
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
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
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
少壮迹颇疏,欢乐曾倏忽。
杖藜风尘际,老丑难翦拂。
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
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
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
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
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
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
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
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
守者愆实数,略有其名存。
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
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
园吏未足怪,世事固堪论。
呜呼战伐久,荆棘暗长原。
乃知苦苣辈,倾夺蕙草根。
小人塞道路,为态何喧喧。
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
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纨。
一经器物内,永挂粗刺痕。
志士采紫芝,放歌避戎轩。
畦丁负笼至,感动百虑端。
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
自春生成者,随母向百翮。
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
蹋藉盘案翻,塞蹊使之隔。
墙东有隙地,可以树高栅。
避热时来归,问儿所为迹。
织笼曹其内,令人不得掷。
稀间可突过,觜爪还污席。
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
应宜各长幼,自此均勍敌。
笼栅念有修,近身见损益。
明明领处分,一一当剖析。
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戚。
其流则凡鸟,其气心匪石。
倚赖穷岁晏,拨烦去冰释。
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