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别日已苦迫,见日未可期。
曷不惜此日,相从把酒卮。
人生初甚乐,譬若枰上棋。
纵横听汝手,聚散岂吾知。
胡为复嗟叹,实恨相识迟。
念昔非亲旧,闻名自童儿。
不见常隐忧,见之百忧披。
相从未云几,别泪遽已垂。
有如云间鹤,影过落寒池。
举头已千里,可见不可追。
我本蜀诸生,能言公少时。
初为成都掾,治狱官苦卑。
高才绝伦辈,邦伯忘等夷。
是时最少年,白晰未有髭。
风流能痛饮,敏捷好论诗。
勇于韝上鹰,不啻囊中锥。
去蜀曾未久,得县复来眉。
簿书纷满前,指画涣无疑。
一年吏已服,渐能省鞭笞。
二年民尽信,不复烦文移。
三年厌闲寂,终日事桐丝。
客来投其辖,醉倒不容辞。
至今三十年,父老犹嗟咨。
东川晚乃至,观者塞路岐。
但见东人喜,不知西人悲。
如今又继往,人事亦可奇。
嗟此信偶然,或云数使之。
王城多高爵,要路人争驰。
公来席未暖,去不淅晨炊。
屡为蜀人得,毋乃天见私。
吾徒本学道,穷达理素推。
况为二千石,所至搔乐嬉。
细思为县日,宾友存者谁。
或终卧茅屋,或去悬金龟。
或已登鬼籍,墓木如门楣。
感时何倏忽,抚旧应涕洟。
紫绶著更好,红颜蔚不衰。
权奇玉勒马,阿那胡琴姬。
逢人可与乐,慎勿苦相思。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 宋代诗人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莲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邞,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水绕袁城楼,山围戏马台。
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
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
白门下吕布,大星陨临淮。
尚想刘德舆,置酒此徘徊。
尔来苦寂寞,废圃多苍苔。
河从百步响,山到九里回。
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荡荡清河堧,黄楼我所开。
秋月堕城角,春风摇酒杯。
迟君为座客,新诗出琼瑰。
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他年君倦游,白首赋归来。
登楼一长啸,使君安在哉。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