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参寥师·上人学苦空
送参寥师·上人学苦空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送参寥师·上人学苦空译文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参寥大师你学习佛法,百念俱无。 剑环头上的小孔仍只传来风过的小声,焦谷上依然没有新生出小芽。 为什么要跟我们这些人一样好作诗歌? 你的文章都是文采华美,新出的诗篇如玉屑一样精美,语句清平而深刻。 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 反而将其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 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人身为丘井。 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的气魄呢? 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 要想使诗句巧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 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境界。 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 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 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出来。

送参寥师·上人学苦空注解

1
苦空:佛教认为世俗间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为苦,一切皆虚无,并非实体,为空。吹气声,表示小而短的声音。剑首,指剑环头的小孔。
2
焦谷:火烤干枯的谷类。
3
颖:子粒的芒壳尖。
4
玉屑:比喻文词佳美,字字如珠玑飞屑。
5
退之:韩愈,字退之。
6
浮屠人:出家人。
7
诗语:指诗歌与禅法,这两者并不相悖,而统一于“空静”,并由此而获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8
请:领受,明确接受。

送参寥师·上人学苦空赏析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浙纪行诗自序》说:“禅,心慧也;诗,心志也。慧之所之,禅之所形;志之所之,诗之所形。”另外,如禅思和诗思的不可预测性,禅语和诗语(部分追求“直寻”的作品当是例外)的非逻辑性,都颇能相通。宋代禅学大兴,风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学诗浑似学参禅”一类的话头,成为一时风气,而从时间上看,苏轼这首诗可谓得风气之先,对后来严羽诸人以禅喻诗,分别宗乘等,都不无影响。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 宋代诗人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厌闲寂。
卧看云烟变风雨。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
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
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
従来白发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此身法报本无二,他年妙绝兼形魂。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
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
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
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
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
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
很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
缅怀卧龙公,挟策事琱钻。
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
名高有余想,事往无留观。
萧翁古铁镬,相对空团团。
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
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
山川失故态,怪此能独完。
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
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谩。
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
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
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
赫赫赞皇公,英姿凛以寒。
古柏亲手种,挺然谁敢干。
枝撑云峰裂,根入石窟蟠。
薙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
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