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司马君实同钱君倚二学士见过
次韵和司马君实同钱君倚二学士见过
栖栖太学官,日厌尘坌积。
朋游绝经过,都未昧相识。
幸得养疏慵,不能事役役。
天京二贤佐,向晚忽来觌。
笑我似庐仝,环然空四壁。
只欠长须奴,诉尹恶少摘。
移榻近檐楹,谈诗俄至夕。
回车闾巷隘,跛马愁所历。
明朝看苍苔,已觉生辙迹。

作者简介

梅尧臣
梅尧臣 宋代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
虽惊岁月换,未改松桂姿。
童侍两三人,瓶锡相与随。
自言东越来,箧中多好诗。
文字皆妥帖,业术无倾欹。
前辈尝有言,清气散人脾。
语妙见情性,说之聊解颐。
始推杼山学,得非素所师。
此固有深趣,吾心久已知。
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古乐众少听,谁知彼吹篪。
师旷没世後,伯牙众身悲。
愿同黄鹄举,远归沧海涯。
老骥虽不病,长坂安可驰。
天台况奇胜,日夕劳梦思。
尚忝齿缨绶,终年趋路岐。
俯愧渊中鱼,游泳水之湄。
仰羡云间鸷,凌厉辞絷维。
居尝起斯念,未去情不怡。
今朝更道旧,感怆各嚬眉。
同游谢公门,远想袂沾洟。
惜哉胡不仁,碎彼东方琪。
又出数纸书,手泽尚可披。
眷眷畴昔意,於今当语谁。
复遗三百言,玩味自挽髭。
序事尽成故,慨吟良有资。
其词何亹亹,宛若对风规。
冷然耸心目,不觉整冠緌,重以超俗韵,顾予贱职司。
是犹猿鸟情,并此驽枥卑。
报投仍勉强,实谬匠者为。
应哂不量力,短兵兹已波。
日光亭午时,赫若熔黄金。
鸣鸢不生风,流云不成阴。
赤地有焦土,烈野无沃霖。
涸潭深幽幽,枯岳高岑岑。
火龙将焚鬣,阳乌多渴心。
肌肤非木石,絺綌烦衣襟。
冰盘不可见,空对琼玖吟。
缧囚往虑问,勤恤意不息。
猛虎在陷穽,挑尾尚求食。
常忧有诖误,非罪罹暴迫。
蔼蔼万乘都,憧憧四方客。
一遭纤微衅,监垢莫磨拭。
是以大君心,惟恐横抵摘。
前法著以律,後法编以册。
每当炎蒸时,狱器用刷涤。
应无古冤血,地下化为碧。
我今因牵吟,聊以肝胆沥。
刑人皆得辜,不以尤地脉。
间归即解鞍,浣手嫌控靮。
昔言善烹鱼,必先溉釜鬲。
愿言保兢慎,切勿厌此役。
夜月可留翫,清樽可独适。
一榻宽且平,群动都已寂。
可用休其劳,不休庶终夕。
不为阮步兵,发咏怨朝阳。
不学屈大夫,行吟思搴芳。
其雨岂无时,细佩空自香。
吾道不苟合,我怀固有常。
江南一亩宅,近在句溪旁。
仕宦且如此,梦寐安敢忘。
以子谕言多,重歌木桃章。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余。
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
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