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偶题译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 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汉代的诗歌文学创作,尤其汉代五言诗取而代之,日为兴盛。 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偶题注解

1
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
2
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
3
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
4
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5
绮丽:华美。
6
弱岁:二十岁。
7
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
8
邺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
9
騄骥: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
10
骐驎: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
11
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
12
堂:这里指屋基。
13
构:这里指屋架。
14
漫:随便。
15
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
16
经济:经邦济世。
17
假:借。
18
虿:蝎子。
19
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20
圣朝:指唐朝。
21
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
22
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
23
喧:喧哗。
24
卑:低湿。
25
郁郁:盛貌。
26
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
27
苍苍:盛貌。
28
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
29
万宇:犹万方。
30
军麾:军旗。
31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东汉马援曾在交趾立铜柱以表汉界,其地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北分茅岭。这时,南诏背唐与吐蕃联结,南部边界很不平静,所以用马援所立锕柱已残破为比。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
32
音书恨乌鹊:古人迷信,认为乌鹊叫是有喜事。当人们希望收到亲人来信时,乌鹊恰巧叫了,而结果仍无信来,便转而恨乌鹊的无灵了。
33
号怒怪熊罴:这是写居处荒僻,时闻熊、罴的叫声,觉得讨厌。
34
稼穑分诗兴:种谷叫做稼,收谷叫做穑。这是说因为要从事农作,分散了作诗的兴趣。
35
柴荆学土宜:柴荆,茅屋。 各地水土不同,人们各有所宜,叫做土宜。这是说旅居夔州,努力习惯它的水土。
36
故山迷白阁:白阁在终南山上,下面就是镁陂。皇陂即皇子陂,在长安南。

偶题背景

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偶题赏析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值得叹息的是,尽管而今已如轮扁斫轮一样“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然而无益于治国安民。

回到现实中来,世尘中蜂虿横行,江峡里蛟螭出没——触目萧瑟凄怆,离唐虞之世愈来愈远了;军阀联翩抗轭,似乎又重现了楚汉的危局。所谓的圣明之朝却是盗贼蜂起,边鄙之地的异俗风景就更是喧阗卑下了。郁郁盘结、上绕星辰的剑气下是兵锋森列,苍苍无际、如云雨笼罩池上的是战气蒸腾。东西各镇都设起了将军的幕府,到处都是军旗在飘荡。东汉马援立于南海交趾极界的铜柱已被残毁,像西风渐紧、东风避之不及似的,西边的月支又屡次入侵。自己流寓异域,乌鹊啼鸣却空报亲人的音信,又时时听见山野的熊罴怒号,这样的心境无法用“恨”“怪”道清楚,只好将每日的稼穑生活以吟诗的兴致来表达,柴门茅屋里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也能使一个读书人自得其乐。想到长安故居烟草迷茫的白阁和白阁下秋水弥漫的皇陂,有家难归,只好以吟诗来分解自已的离情乡思,不敢期盼能写出真能传之于后世的绝章妙句。

杜甫对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见解,却是以这样的五言排律的形式来表达,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一韵到底,丝毫不受约束,记事、议论、抒情均得心应手,足以表现出其诗歌造诣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唐代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
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
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
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