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冯著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长安遇冯著译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长安遇冯著注解

1
客:即指冯著。
2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3
何为:为什么。
4
采山:上山。
5
冥冥:默默无语的。
6
飏飏:鸟飞翔的样子。
7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8
昨别:去年分别。
9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长安遇冯著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其事失传,今存诗四首。韦应物赠冯著诗,也存四首。

长安遇冯著赏析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

首联“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

颔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颈联“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尾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作者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 唐代诗人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借问江上柳,青青为谁春。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
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
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
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