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
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译文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友情应该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注解

1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
2
犹:还得。
3
倚:依靠。
4
得:应该。
5
山溪渡:常年设在山中溪水上的摆渡(船)。

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背景

此诗选自南宋杨万里所著《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据考杨万里《诚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诗七百八十三首,皆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间的作品。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

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赏析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

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

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 宋代诗人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夹岸濒河种稚桑,春风吹出万条长。
船行老眼浑多忘,唤作西湖插拒霜。
亭午晒衣脯褶衣,柳箱布襆自携归。
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一搭山村一搭奇,亦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岭南春去尽从伊,元自无花可得飞。
只有草花偏称意,强留蝴蝶不教归。
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
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