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译文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注解

1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
2
江:江边。
3
月:明月。
4
别离:分离。
5
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6
暂:短暂。
7
满:此指月圆。
8
亏:此指月缺。
9
待:等到。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

上片“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说,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他在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是说只有月亮相随无别离,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

下片“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说,可恨你就像那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几时?借月的暂满还亏,比跟君的暂聚又别,难得团圆。“江楼月”这个比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在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用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具有多边,这是很难得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既是自然流露,又不是故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作者简介

吕本中
吕本中 宋代诗人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老去有余业,读书空作劳。
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
久静能忘病,因行当出遨。
胡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平生臭味如君少。
自是君难老。
似侬憔悴更谁知。
只道心情、不似少年时。
春风也到江南路。
小槛花深处。
对人不是忆姚黄。
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
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梦入长安道,萋萋尽春草。
觉来春已去,一片池塘好。
谩遣儿童扫雪开,却穿篱落看春回。
溪山冷落泥三尺,故旧飘零酒一杯。
止买芒鞋供踏雪,更携藜杖与寻梅。
玉川纵老生涯在,时有邻僧送米来。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