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最高楼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独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帝城最高楼译文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白帝城最高楼注解

1
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2
坼:裂缝。霾,指云色昏暗。龙虎卧,形容独坼云霾。
3
日抱:指日照。
4
鼋:大鳖;
5
鼍:鳄鱼。断石,指独坼。
6
杖:拄(杖)。
7
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8
谁子:哪一个。
9
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白帝城最高楼赏析

白帝城危耸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之上,背负峭壁,前临大江,占据高峻山势,为三独入口处著名胜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咏白帝城作品颇多,此为其中之一。

“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则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楼高耸于此缥缈之际,凌空若飞,诗人驻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其立足之高,视野之阔,使得全诗在未展开之前已笼罩于一种雄奇壮丽的气势之中。

“独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这一联是写楼头所见:忽而江独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阴晴气象殊异,而动人之处各不相让,两句并举,将楼头观景的倏忽万变写得活龙活现。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独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唐代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
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
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
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翠华森远矣,白首飒凄其。
拙被林泉滞,生逢酒赋欺。
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
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
扬镳惊主辱,拔剑拨年衰。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血流纷在眼,涕洒乱交颐。
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
贼壕连白翟,战瓦落丹墀。
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恒山犹突骑,辽海竞张旗。
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
楚贡何年绝,尧封旧俗疑。
长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
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
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
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
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议堂犹集凤,正观是元龟。
处处喧飞檄,家家急竞锥。
萧车安不定,蜀使下何之。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
地蒸馀破扇,冬暖更纤絺。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大庭终反朴,京观且僵尸。
高枕虚眠昼,哀歌欲和谁。
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
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远山朝白尚,深水谒彝陵。
迟暮嗟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飞腾。
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昔岁文为理,群公价尽增。
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
太后当朝肃,多才接迹升。
翠虚捎魍魉,丹极上鹍鹏。
宴引春壶满,恩分夏簟冰。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
老兄真不坠,小子独无承。
近有风流作,聊从月继征。
放蹄知赤骥,捩翅服苍鹰。
卷轴来何晚,襟怀庶可凭。
会期吟讽数,益破旅愁凝。
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
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
妙取筌蹄弃,高宜百万层。
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回首追谈笑,劳歌跼寝兴。
年华纷已矣,世故莽相仍。
刺史诸侯贵,郎官列宿应。
潘生骖阁远,黄霸玺书增。
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凭久乌皮折,簪稀白帽棱。
林居看蚁穴,野食行鱼罾。
筋力交凋丧,飘零免战兢。
皆为百里宰,正似六安丞。
姹女萦新裹,丹砂冷旧秤。
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炼骨调情性,张兵挠棘矜。
养生终自惜,伐数必全惩。
政术甘疏诞,词场愧服膺。
展怀诗诵鲁,割爱酒如渑。
咄咄宁书字,冥冥欲避矰。
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
往时中补右,扈跸上元初。
反气凌行上,妖星下直庐。
六龙瞻汉阙,万骑略姚墟。
玄朔回天步,神都忆帝车。
一戎才汗马,百姓免为鱼。
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
事殊迎代邸,喜异赏朱虚。
寇盗方归顺,乾坤欲晏如。
不才同补衮,奉诏许牵裾。
鸳鹭叨云阁,麒麟滞玉除。
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
飘泊哀相见,平生意有馀。
风烟巫峡远,台榭楚宫虚。
触目非论故,新文尚起予。
清秋凋碧柳,别浦落红蕖。
消息多旗帜,经过叹里闾。
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幕府筹频问,山家药正锄。
台星入朝谒,使节有吹嘘。
西蜀灾长弭,南翁愤始摅。
对扬抏士卒,干没费仓储。
势藉兵须用,功无礼忽诸。
御鞍金騕褭,宫砚玉蟾蜍。
拜舞银钩落,恩波锦帕舒。
此行非不济,良友昔相于。
去旆依颜色,沿流想疾徐。
沈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
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
莫话清溪发,萧萧白映梳。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
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
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
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
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
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
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
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
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鸂鶒双双舞,猕猿垒垒悬。
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
猎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
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
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
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
开襟驱瘴疠,明目扫云烟。
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
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
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
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
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
即今龙厩水,莫带犬戎膻。
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
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
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
国须行战伐,人忆止戈鋋。
奴仆何知礼,恩荣错与权。
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
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
业成陈始王,兆喜出于畋。
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侧听中兴主,长吟不世贤。
音徽一柱数,道里下牢千。
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
阴何尚清省,沈宋欻联翩。
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
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
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
虽云隔礼数,不敢坠周旋。
高视收人表,虚心味道玄。
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
羽翼商山起,蓬莱汉阁连。
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
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
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
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
生涯已寥落,国步乃迍邅。
衾枕成芜没,池塘作弃捐。
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
露菊班丰镐,秋蔬影涧瀍。
共谁论昔事,几处有新阡。
富贵空回首,喧争懒著鞭。
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
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
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
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
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
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
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
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
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
堑抵公畦棱,村依野庙壖。
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
借问频朝谒,何如稳醉眠。
谁云行不逮,自觉坐能坚。
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
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
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
声华夹宸极,早晚到星躔。
恳谏留匡鼎,诸儒引服虔。
不逢输鲠直,会是正陶甄。
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
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
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
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
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安石名高晋,昭王客赴燕。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披拂云宁在,淹留景不延。
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淡交随聚散,泽国绕回旋。
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炉峰生转盼,橘井尚高褰。
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
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
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
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
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