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左绵江上楼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左绵江上楼
左绵江上楼,五马此销愁。
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
邅回犹刺郡,系滞似维舟。
即有征黄日,名川莫厌游。

作者简介

于兴宗
于兴宗 唐代诗人

于兴宗,生卒年不详,唐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于志宁侄子。(一说河南洛阳人)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东阳县令,宣宗大中七年(853)前后,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后转洋州刺史,累官至河南少尹。兴宗能诗,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方干、李朋、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其为绵州刺史时,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一时文士如李朋、杨牢、薛蒙、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事迹散见刘禹锡《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东阳涵碧亭》一诗,实乃方干《涵碧亭》诗之前四句。

于兴宗,生卒年不详,唐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于志宁侄子。(一说河南洛阳人)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东阳县令,宣宗大中七年(853)前后,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后转洋州刺史,累官至河南少尹。兴宗能诗,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方干、李朋、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其为绵州刺史时,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一时文士如李朋、杨牢、薛蒙、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事迹散见刘禹锡《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东阳涵碧亭》一诗,实乃方干《涵碧亭》诗之前四句。
志乖多感物,临眺更增愁。
暑候虽云夏,江声已似秋。
雪遥难辨木,村近好维舟。
莫恨归朝晚,朝簪拟胜游。
长听巴西事,看图胜所闻。
江楼明返照,雪岭乱晴云。
景象诗情在,幽奇笔迹分。
使君徒说好,不只怨离群。
珍重巴西守,殷勤寄远情。
剑峰当户碧,诗韵满楼清。
日照涪川阔,烟笼雪峤明。
徵黄看即及,莫叹滞江城。
剑外书来日,惊忙自折封。
丹青得山水,强健慰心胸。
事少胜诸郡,江回见几重。
宁悲久作别,且似一相逢。
诗合焚香咏,愁应赖酒浓。
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千峰。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
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
邅迍多失路,华皓任虚舟。
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