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译文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刚刚开始想要认识郎君的时候,总是希望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把思念之情放入织机,哪里还担心我们不会是一对呢?

刚刚开始想要认识郎君的时候,总是希望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 把思念之情放入织机,哪里还担心我们不会是一对呢?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注解

1
始欲:刚开始想要。
2
识郎时:认识郎君的时候。
3
望如一:希望如同一样。渴望是一样的。如一,一律;一样。
4
理丝:抽理蚕丝。整理丝线。丝,谐“情思”的“思”。
5
残机:残剩着没有完成织物的织机。残留着织品的织机。残破的织布机。
6
何悟:哪里悟得,何不领悟。
7
匹:布匹。绢匹。布帛宽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这里用着双关语,暗喻二人不能成为匹配。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赏析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这两句是说,她和他初相识的时候,两颗心都希望永远如一。

往日的日子过得多么顺畅啊,那正是和他初相识的时候。夜晚幽会,她伏在他耳边悄问:天长地久,两心如一,是么?他呢,也细语相答:这个自然,两情相爱,直到百年!这甜腻腻的回答叫他白天身儿坐在织机面前,魂灵儿还在他身边。眼前就算是洁白的生“丝”,也给她念成了柔柔的情“思”,手里才捧起一匹织好的丝帛,心中就像想起和他匹配的将来......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谐“情思”的“思”。残机:残破的织机。悟:不顺从、相逆,与“忤”意同。匹:布帛宽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这里用作双关语,暗喻二人不能称为匹配。这两句是说,任凭她怎么理齐了丝儿,这破织机就是不听操纵,始终织不成像样的匹段。

如今这些都不必提了,那薄情的人儿走了,就算想也是白搭。只有这机子最最可恨,瞧着它像是没有心眼,可怎么也会和他一样使坏?诗歌以棉丝织成布匹来比喻有情人结为佳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想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的乱丝,一个残缺不全的梦。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 宋代诗人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
画眉不注口,施朱当奈何?
一坐复一起,黄昏人定后,许时不来已。
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
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
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
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
其一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其二折杨柳。
百鸟啼园林,道欢不离口。
其三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
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其四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其五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
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
其六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其七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其八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
黄檗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其九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
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
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