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庐山到此深
三峡桥·庐山到此深
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
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
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
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
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象。
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
雷动正轰磕,龙吟更凄怆。
萦流十里间,余怒犹奔放。
诗人细评品,价出瀑布上。
山祗苦闷蓄,可探不可望。
我来搜奇古,秋色正明亮。
初观虽震慴,少定亦恬荡。
复值朝日升,光景相荡漾。
如倚明月宫,俯看银河浪。

作者简介

孔武仲
孔武仲 宋代诗人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冉冉浪相逐,江湖今十年。
念使从远学,家贫乏鞍鞯。
一官来京都,环堵当西阡。
学省咫尺近,彷佛闻诵弦。
暂当辞家庭,裘马去翩翩。
英豪多出此,切琢期勉旃。
昔我远方来,算里近五千。
清灯耿残月,积雪堆穷年。
对经必敛衽,求师欣执鞭。
绚藻颇不乏,屡贡多士先。
所愿克堂构,使我安食眠。
尔祖最尔爱,置膝自抚怜。
追恨不及见,泪下如涌泉。
坏云如山压齐垒,六军颜色如灰死。
高郎元自解琵琶,万岁无愁作天子。
伯升何曾上青天,溅血遗痕芳草间。
长城万里自推仆,骏马只驮冯小怜。
奸臣百计为蟊贼,不但妖娥解倾国。
熊罢哮门蹙平阳,冯妃对镜妖栊妆。
死生契阔不相弃,双双刎颈长安市。
溪上一杯酒,送君今几时。
譬如霜林箨,浩荡从风吹。
初飘清湘滨,今落浊汴湄。
蹉跎虽渐老,相见更容怡。
尚赖城市俗,蓝舆远追随。
鸣驺惊雁鹜,笑语在空陂。
会食古道场,僧房静帘帷。
败荷覆一水,落叶鸣轩墀。
偶坐亦无事,幽来更何之。
旁有宋襄墓,高坟映深祠。
炉烟已寂寞,拱木相蔽亏。
意象宛如在,兴亡真可悲。
寥寥千余年,华采几纷披。
有如蛙争水,顷刻成枯池。
池尽复为陆,陆黍秋离离。
追惟泓之战,语阔气甚夷。
狗颈不急搦,干将仍倒持。
欲将鸟合众,慕彼鹰扬师。
首领几不完,身复为囚羁。
好大不量力,荒哉徙尔为。
曾不如勾践,潜军卷旌麾。
夜上姑苏台,吴人犹不知。
用兵贵权谋,高言竟何施。
从兹以名邑,留作永世规。
隧道彷佛在,披榛犹可窥。
陈迹何足究,吾侪宁好奇。
又上金山殿,平瞰天一涯。
横飙音群铎,惊鸟投深枝。
清兴乘未尽,夕阳已纷驰。
流水复相促,扁舟从此移。
怒号入旅枕,先声戒寒期。
相过不可得,况复穷游嬉。
后会果安在,张本以今诗。
昔浮洞庭浪,今踏白湖泥。
水陆虽异趣,客程皆嶮巇。
浮身无根株,转徙长路岐。
尝闻昔人言,欲以瓦为衣。
风雨辄不出,华堂安所栖。
我今南复北,扰扰亦奚为。
行役众所同,浩歌聊自怡。
淮康望夷门,驿舍犹六七。
我车嗟已劳,我马亦太逸。
朝来天色好,辉焕川上日。
郊原莽而苍,生意密如栉。
农飨颇顺适,书气更盈溢。
抠衣就鞍鞯,前引以一卒。
驰提历湾纡,林木荣棘栗。
豁然就平旷,天壤合为一。
稍过王务陂,陂长水波阔。
惊风摇澎湃,凫鸭语啾唧。
却思在江湖,双舻更轻疾。
川陆虽不同,吾心两无必。
匆匆背乡井,琐琐干禄秩。
功名未及试,行役甘于蜜。
安得摆羁牵,优游老蓬荜。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