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行,呈裴相公
沙堤行,呈裴相公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沙堤行,呈裴相公译文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长安城中专为丞相和枢密重臣从私邸前往宫中通行下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风也不会尘土飞扬,即使下雨也不会有污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宫中用于记时的玉制漏壶显示过了三刻(推测为五更三刻,一般官员五更二刻上朝列队),丞相才在身着红色服饰为前导的骑士引导下来到宫门前。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下不行行者避。在前来的路上,两旁高楼上的歌姬和乐师都停息了歌声和演奏,路上下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掌管巡察街道和里巷的官吏前后大声呼喊着为丞相下马队喝道,下马队前十里以外都成了无人阻挡的空路。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然而,这表面的威仪和煊赫都是暂时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诏书一下发,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权位就要更替,为新任丞相和枢密重臣新铺筑的沙面大路还没建好,为前任旧臣所铺筑的沙面大路就因无人看管维护而湮灭了。

长安城中专为丞相和枢密重臣从私邸前往宫中通行下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风也不会尘土飞扬,即使下雨也不会有污泥。 宫中用于记时的玉制漏壶显示过了三刻(推测为五更三刻,一般官员五更二刻上朝列队),丞相才在身着红色服饰为前导的骑士引导下来到宫门前。 在前来的路上,两旁高楼上的歌姬和乐师都停息了歌声和演奏,路上下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掌管巡察街道和里巷的官吏前后大声呼喊着为丞相下马队喝道,下马队前十里以外都成了无人阻挡的空路。 然而,这表面的威仪和煊赫都是暂时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诏书一下发,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权位就要更替,为新任丞相和枢密重臣新铺筑的沙面大路还没建好,为前任旧臣所铺筑的沙面大路就因无人看管维护而湮灭了。

作者简介

张籍
张籍 唐代诗人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
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台上绿萝春,闲登不待人。
每当休暇日,著履戴纱巾。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
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
临行记分处,回首是相思。
各向天涯去,重来未可期。
月出深峰里,清凉夜亦寒。
每嫌西落疾,不得到明看。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