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译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注解

1
大漠:广大的沙漠。
2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
钩:古代兵器。
4
何当:什么时候。
5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7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马赏析

《马诗》是同题组诗,这些诗主要以“咏马、赞马、叹马”的方式,来表现有志之士的才情志向和远大抱负,同时感慨他们怀才不遇的凄凉与愤懑,这是第五首。

诗只有短短四句,却寓意深刻。前两句主要描写边疆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是边塞之地,历来是奇才志士大显身手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在这里成就了伟业。唐朝正值藩镇割据,诗中“燕山”所指的幽州蓟门一带更是民不聊生。“沙如雪”“月似钩”六个字,勾勒出典型的战争环境。

最后两句写马的愤懑:不知何时才能披上镶金的笼头,驰骋疆场?“金络脑”十分贵重,一般的马不配佩戴,佩戴此物象征受到重用,这也正是诗人之盼。“踏清秋”三个字更是体现了诗人报效国家的热情。

这首诗通过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 唐代诗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暖白蘋。
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荭春漠漠。
横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
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
蜀纸封巾报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