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旋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明月何皎皎译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夜里心中惆怅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走出房门独自在月下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心中惆怅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走出房门独自在月下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明月何皎皎注解

1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2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3
寐:入睡。
4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5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6
彷徨:徘徊的意思。
7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8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9
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明月何皎皎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明月何皎皎赏析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 宋代诗人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山中住。
黯淡云无数。
誓相去,共守无生路。
山中坐。
静看落花堕。
问何为,待结团圞果。
山中卧。
月落猿啼过。
正堪眠,石室从教破。
山中行。
步高身尽轻。
拟飞去,惟恐世人惊。
百舌五更啼,啼声惊绣闱。
王孙归未得,芳草自萋萋。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