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湖水平漪
满江红·湖水平漪
湖水平漪,与我意、一般容与。
任多少、双凫乘雁,落花飞絮。
露冷云寒烟外竹,霜明日洁梅边路。
怪天随、人意作阴晴,无非数。
方寸地,图书府。
老太史,亲分付。
况身名四海,未为不遇。
用舍行藏皆有命,时来将相还须做。
且闲中、袖手阅时人,摩今古。

作者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 宋代诗人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
与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谁怨。
全仗帝为媒。
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
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
更取堂名淇绿。
要把北山万竹。
一日倚云栽。
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天为西南分八使,更分四道蕃臣。
争如齿宿彩衣新。
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
一度平反供一笑,无边桃李皆春。
便归天上极恩荣。
为君图寿母,去年曾以寿母图为献。
更看太夫人。
岸容山意,随春好,人在春风独立。
立尽闲云来又去,目断一天红日。
岂不怀归,於焉信宿,此意无人识。
只看鬓发,丝丝都为人白。
风露正满人间,齁齁睡息,浑不知南北。
要上南山披荟蔚,谁是同心相觅。
天运无穷,事机难料,只有储才急。
愿公寿考,养成元祐人物。
西来紫马倦行春。
上书频。
阙排银。
愿听臣归,子舍便将迎。
又为老臣全晚节,关教化,系臣身。
帝心终眷老成人。
想音尘。
倍留神。
且把闲风,淡月与全真。
出处如公都有数,今古梦,几番新。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底事匆匆催人去,黯上风、别恨千千万。
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
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
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于今重见。
又分付、水流冰泮。
满腹余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
聊尔耳,恐不免。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