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浣溪沙译文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浣溪沙注解

1
碧四垂:四面青垂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2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3
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4
燕巢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5
林表:林外。
6
杜鹃: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浣溪沙赏析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周邦彦
周邦彦 宋代诗人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宝扇轻圆浅画缯。
象床平稳细穿藤。
飞蝇不到避壶冰。
翠枕面凉频忆睡,玉箫手汗错成声。
日长无力要人凭。
薄薄纱橱望似空。
簟纹如水浸芙蓉。
起来娇眼未惺惚。
强整罗衣抬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胸。
羞郎何事面微红。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日射敧红蜡蒂香。
风乾微汗粉襟凉。
碧纱对掩簟纹光。
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菂种横塘。
长亭无事好思量。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