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答王西园见赠之作
沁园春·答王西园见赠之作
丁巳之春,我来沪渎,喜遇西园。
念当日闻声,有如日下,今朝高会,竟在云间。
江薛才华,庾徐藻采,所著佳文是偶言。
笺题外,有吹蓬小令,折竹新篇。
桃花初涨平川。
又风起城头扑柳绵。
自画阁摊书,谈深烛下,闲堂赠妓,肠断樽前。
两次三番,风晨雨夕,是处相逢非偶然。
沟头水,问东西会合,知在何年。

作者简介

毛奇龄
毛奇龄 清代诗人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海上青螣看负角,丹山凤翮初成。
男儿二十建修名。
陆机刚作赋,方朔正谈兵。
自愧蹉跎多去日,羡君先请长缨。
南箕不用咏三星。
锦筵香薤发,官阁早梅生。
桃叶堤边,琵琶巷里,人字青溪。
本博陵旧氏,愁窥燕幕,汾阳公子,共听乌啼。
春寒愁又度,落尽东园几树梨。
空回首,正江南烽火,塞北征鼙。
相誓盈盈两地。
奈仙源鸡犬望后都迷。
况渚下书沉,误排雁影,章台人去,遗恨桃枝。
隔巷空还系臂,便钿合金钗何处思。
只蛮笺数幅,堪付新词。
林花初放,捧霞觞、遥望敬亭山色。
绕地珠绳箕宿转,光满谢公楼侧。
阙里遗贤,石渠继世,曾讲诸儒易。
廿年节度,一身高寄如客。
督学齐鲁之间,湖西作镇,到处称申伯。
天下山川游览遍,无数文章堆积。
前遇吴关,今过瓯海,千里长相忆。
才过甲子,为君重数畴昔。
申江官舍,看桃花开后、柳丝如织。
伯始风流才启宴,此夜刚逢寒食。
烛下新妆,榴裙百褶,翻尽深红色。
那堪小妓,病来歌舞无力。
听莲漏将残,玉觞娇泻去,唇脂俱湿。
夜雨初过花毯上,尚见翠钿狼藉。
明日清明,来朝上巳,到处春堪惜。
勾栏未散,慢言今夕何夕。
已度三朝,忻逢四并,重对春波。
看杨柳堤边,羽觞泛去,蔷薇洞口,油壁来过。
北地贤宾,江南名士,人物加于晋永和。
况杂坐、有美人相间,齐画双蛾。
兴来酒泻银河。
恰岩畔斜阳照绿萝。
看环拥楸枰,目萦琢石,暗抛博具,指印纹螺。
红袖香生,碧桃花放,此际春光可奈何。
华灯起,见楼头纤月,徐上林柯。

古诗大全